貨真價實香港仔

香港電視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王維基


Ricky

香港寬頻、香港電視、HKTVmall……王維基的公司十之八九都以香港命名,而他本身的故事同樣十分「香港」,訪問中他再三表明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香港好。

「我在香港土生土長,香港是我的家,所以有人叫我『香港仔』。 我今天略有的『成就』,全部都是香港給我的,所以我想香港變得更好。無論國際長途電話、寬頻、電視業務,到如今做網購我都只有一個目標——為香港好!」克勤克儉、靈活多變、敢想敢做、「唔聽人講」、做別人認為無可能的事……這些王維基口中形容自己的性格,正正就是真正香港人的寫照。

與其說王維基喜歡做生意賺大錢,倒不如說他喜歡接受挑戰,賺錢反而是挑戰成功的副產品。電訊、寬頻、電視、網購,每一項都好像衝着既有的大企業而來,但原來他膽敢以卵擊石,說到底還是為了香港。他說:「總結過去30多年發展過的事業,我將它們視為人生的挑戰。我喜歡挑戰,回想每次發展一門新『生意』,其實都是留意到香港人的需要。」

30多年前,很多香港人因為九七問題移民,不少家庭的成員分隔兩地。王維基留意到當時國際長途電話(IDD)收費高昂,每一分鐘要繳付超過十元。他認為香港人值得擁有價廉物美的IDD服務,因此創立城市電訊。當年「殺價超人」深入民心,香港IDD收費亦因為城市電訊加入而大幅下降,當年城市電訊曾經成為香港第二大國際電訊服務供應商。

2009年,香港只有一個免費電視台,王維基認為香港需要更多電視娛樂選擇,所以申請免費電視牌照,嘗試為香港人製作電視節目。

2015年,他留意到香港人的消費習慣開始由線下轉為線上,但往往卻只能惠顧海外的網絡平台。王維基不希望「購物天堂」這個美譽因為輸給外國的網購平台而漸漸褪色,所以他一手一腳為香港建立自己的網購平台HKTVmall。王維基直言:「花了好大心血營運HKTVmall,希望可以有一個屬於香港的網購平台。」

當人人都說香港市場細,根本不能「發圍」的時候,王維基偏偏「唔信邪」,憑藉自己的獨到眼光及對香港的一份情,在自己的家闖出不只一片天。問及他認為自己有甚麼過人之處時,他說:「我覺得自己的強項是留意香港的市場需要。如果單看商機,根本不應該做光纖網絡及電視節目。當然,面對及解決困難也是我的興趣。當旁人都說『無可能』的時候,我的反叛基因及『唔聽人講』性格就會出現。愈多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只要我認為對香港、對香港人有價值,我就愈會出盡全力去做。」

疫情之下,市民都避免外出,網購的優點盡現。大家對口罩、搓手液、米、食油及卷紙等各類抗疫產品和生活日用品的需求因而激增,而HKTVmall在今年二月份亦錄得有史以來最高的訂單數量及商品交易額,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165%及169.3%。面對訂單急增,王維基再次發揮香港人迎難而上的精神:「這段時間HKTVmall無疑吸納了許多新客戶,但面對訂單急增,我們的團隊亦未能即時應付及處理,所以必須快速應變,加強及改善網購系統、物流及客戶服務,不希望客戶因為這次不快經驗而對HKTVmall卻步。以往我們投放較多資源在港九新界開設超過60間O2O門市,希望透過實體服務,慢慢教育街坊由線下轉到線上消費。今天,很多未曾接觸過網購的朋友都因為疫情而學會使用網購,對HKTVmall來說,這是將 『危』變為『機』的關鍵時刻。」

作為一個大忙人,王維基理應每天都活在巨大壓力之下,問及他如何處理壓力,他卻不以為然地說:「其實喜歡解決難題是我的性格,只要是自己喜歡做的事,就不會構成壓力。一天24小時當中,我的腦袋起碼有16小時都在工作,但因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所以很享受過程。我也沒有特別勉勵自己的方法,只要能夠達成目標或見到成績,就已經是對自己最大的勉勵。回到家中,我有兩頭小狗和一隻巨龜,有牠們的地方,就是最舒適自在的角落。」

Ricky and outstanding staff
王維基於2019年邀請傑出表現員工一同前往北海道滑雪。

王維基還有一樣香港人的特質——謙虛,問到他的致勝之道,他說:「我跟其他人沒有兩樣,主要是敢想敢做、拼命做、絕不放棄!我自問不算太聰明,所以我很勤力,將勤補拙;我也不喜歡聽人意見,不喜歡跟隨別人步伐。只要認為正確、對社會有益的事,我會排除萬難地去做好它,將別人眼中的不可能變為可能,自然而然就會有市場價值。」

以前人人叫王維基做「電訊魔童」,近期甚至有呼聲希望他參選特首。訪問尾聲,我們邀請他分享自己未來的動向,不論在嘴邊還是心中,還是只有「香港」兩個字:「無論我做甚麼工作,我都有一個不變的身份——我是一個很愛香港的普通市民,視香港為家;與大家一樣,希望香港繼續是東方之珠。」愛,不是口號,而是以實際行動建設這個地方,王維基這個貨真價實的香港仔,為大家作出最佳示範。

Ricky and Binoche
香港電視創辦人及行政總裁王維基及香港利斯蘇富比國際房地產首席運營官Binoche。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COLLECTION, 1 Apr 2020